
本次调研于春节后第3周在沙河展开,涵盖玻璃厂、深加工厂、贸易商和期现商。玻璃厂原料集中补库完毕,除个别厂外库存水平较低,对市场预期偏谨慎,持续低库存策略。深加工厂多处于淡季且订单多在节前处理完毕,当前对行业前景看法悲观或谨慎。贸易商观点偏悲观但实际备货情况分化较大,节后前2周销售情况远差于往年同期,不过第3周开始销售情况环比大幅回升,需要持续关注需求持续性。期现商对纯碱和玻璃市场多持谨慎或悲观态度,节前基差合适时纯碱及玻璃库存较高,节后纯碱库存较低而玻璃库存仍高。整体而言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存在比较大不确定性,短期关注需求季节性复苏的高度,中期关注产能出清情况,长期关注地产新旧周期切换节点。
本次调研在春节后第3周,调研区域是北方玻璃生产及集散地沙河,主要调研对象是3家玻璃厂、3家深加工厂、2家玻璃贸易商及6家玻璃期现商。沙河为北方建筑玻璃生产基地(产能占比约9%),纯碱需求以重碱为主,同时也是浮法玻璃的生产贸易集散地。
生产:当前3条线吨;后续陆续有产线恢复,燃料均为天然气,成本约70元/重箱。
原料:沙河地区纯碱货源充足,采购渠道包括碱厂直供、期现商、贸易商及期货交割,采购时价格优先,兼顾渠道的量及稳定性。纯碱原料库存最多时做到3个月以上,常备库存一般控制在2-4周,春节前会额外多备2周库存。
库存:库容约2个月产量,当前库存较少,未来继续低库存策略,并依据市场情况做套保。
销售:集团自有下游门窗等产品,占产量的4-6成。大贸易商与厂家签署年度销售合同并预付货款,后续在销售系统实时下单提货,系统价格实时更新,有变动提前通知。近年来大贸易商数量减少,经历2021年极端行情后提货暂无强制性约束。对终端的贸易商因终端回款不佳,账期明显增长。
玻璃观点:对2025年整体预期偏悲观,当前在找底,虽然3月中下旬或因终端订单好转而局面改善,不过需求释放更有几率发生在三四季度。此外,湖北玻璃厂仓库存储上的压力较大,与沙河形成价格差,在华东市场具备一定的竞争力。
产线吨/日。采暖季过后天然气降价,成本适当降低。未来三年内沙河产线可能全部关停燃煤线,全部转为燃气,不过具体时间表尚未完全确定。
原料:上周降价后多数玻璃厂已补库完毕,短期需求已满足;若远兴、金山等夏季检修计划较多,届时可能提前采购一批。当前重碱现货市场行情报价受纯碱期货影响近期波动较大,玻璃厂关注的底部价格在1400元/吨附近,鉴于沙河纯碱库存不多这个底部价格较难突破。玻璃厂参与纯碱套保,套保多在价差及绝对价格合适时进行,最长套一个月。
库存:产量不大,库存除春节被动累库外一直不高。各玻璃厂因产能、产品质量标准等因素,套保操作存在一定的差异;实际套保时,玻璃厂考虑出货情况、库存结构、价格结构等因素决策,并不完全按套保理论进行。
销售:贸易商根据价格趋势预期决定是不是备货,终端下游因订单不足,库存水平低,补库意愿也低,潜在补库需求较大。
玻璃观点: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后,两会可能出台有关政策,关注实际进度。此外不少下游加工厂2月报停变压器,3月份随着订单回归加工厂可能重启用电增加开工,从而带动玻璃需求。
产线条线条产线改造完毕预计下月点火,产白玻,另有2条在改造,规划产超白及色玻。燃气产线元/重箱左右,将来用自产气可降5元/重箱成本。
原料:纯碱常备库存一般控制在20天左右,高价时会压至7-10天量,不过极端情况也不低于7天量。
销售:贸易商定量采购,需提前一月订货,一般是下半月报次月量,订货合同固定价格,根据销售情况会出台保价政策。
玻璃观点:2016年供给侧改革影响下,玻璃行业价格趋势改变,改革前75元/重箱是顶价,改革后75元/重箱成为底价。此外国家对环保提出要求,企业要淘汰不合规的产能,同时增配环保设备,相关成本大幅度的增加。当前玻璃行业下游深加工企业回款困难,影响中期玻璃需求;玻璃厂对接的大贸相对来说比较稳定,近年来变化不大。
概况:工厂产品集中在家具领域,年消耗玻璃200万方左右;制品出口为主,内销占比较低。每年的3~8月为淡季,8月到次年3月为旺季,淡旺季节奏源于地产房屋在3季度陆续开始交付。
原料:沙河地区货源充足,采购难点在于价而非量,特别是价格相对较低的时候。订单价格多为固定价,不过如原片价格大跌,客户多会要求下调订单价格,而原片价格大涨时给客户提价较难。当前市场环境下,依照订单开工,最大限度规避原片价格波动风险。
销售:受可能的关税影响,自24年12月中旬以来订单暂缓,预计关税明确之前家具出口量难有起色;此外部分加工公司采用往东南亚等地区迁移的策略应对,不过在关税明确前同样不确定效果如何。
观点:对玻璃市场偏悲观,因浮法白玻严重依赖建筑市场,虽然有雄安建设、老旧改造等积极因素,但受居民部门负债表较差、烂尾楼等消极因素制约,对玻璃需求的带动作用有限。此外玻璃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也并不全是强支撑(目前烧天然气产线元/重箱,烧煤产线元/重箱),特别是考虑到玻璃厂前几年盈利颇多,可承受相当长时间的亏损。
概况:工厂产品主要为门窗制品和家具制品,门窗制品主要发往非洲,家具制品主要发往欧美。每年4月前做春节前尾单,5~8月为淡季,中秋后进入旺季。
原料:沙河部分玻璃厂采用类似煤矿经销模式,经销商每日按份额分货,厂方对库存保值,出货收款不欠账;另有部分玻璃厂让经销商抬价竞争,价格相对波动大。因贸易商往外地发货存在欠账风险,因此优先供给沙河本地企业。整体看沙河玻璃贸易商19-22年盈利好,23-24年开始亏损,但还没有发生集中风险现象。
销售:近年下游地产工程单和家具厂订单回款困难,也有部分贸易公司跑路事情发生,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内卷严重,企业为减少风险缩减规模、控制欠款,员工数量减少了6成。此外,企业依据市场情况也在不断调整产品线,部分产品特别是偏内贸的门窗、电取暖桌等制品已逐步式微。
观点:宏观上当前社会面临产能过剩、产品价格下降等问题,对以玻璃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受影响较大。中观上房地产行业低迷,且年轻人结婚生育意愿降低,影响中长期玻璃市场需求。微观上部分加工公司因资金问题经营困难,一定要通过灵活经营维持运转。
概况:工厂主要为原片出口及门窗制品出口,主要走天津港、大连港,订单为报价FOB,船期最长约50天。
销售:销售模式为传统渠道+tiktok带货,直播带货增量较快。在市场弱势、利润萎缩、退税减少的大背景下,中小型出口商逐步出清,大型出口商暂时受影响有限。
观点:国内目前很多行业正在进行行业洗牌,行业集中度被动提高。企业所在行业往年在8月后需求转好,如果海运费较高则影响海外客户的真实需求;此外订单结算账期长,对资金要求比较高。整体看需求有增有减,增量大多数来源于出清企业,减量则是来自疲软的大环境,后期偏中性。
销售:春节后出货较差,没有往年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之间的集中补库;近期因备货成本低,出货情况良好,主要销往玻璃加工厂,采用现金交易。
观点:正月补库时间延后,今年下游加工厂资金紧张,对价格较为敏感。因此在销售过程中,考虑与下游加工厂进行含权贸易(如锁高价保低价),难点在于非标价差以及基差,有待现货市场逐步发展至以期货为定价基准。
销售:今年春节前沙河下游放假早,因此春节前普遍预期春节后复工会晚,相应地销售持续好转要比往年延后2周以上。当然不仅是沙河地区,今年春节后全国玻璃市场普遍下滑,长期因素是保交楼带来的需求增量消失,短期因素是下游回款情况不佳,较去年差3成以上。
观点:目前沙河玻璃市场定价权发生明显的变化,盘面在定价中占主导地位,期货商、玻璃厂、贸易商三方围绕盘面相互博弈,影响现货市场行情报价走势。在定价权变化的过程中,传统贸易商逐渐向期现结合转变,不仅直接或间接通过套保锁定利润,还发展出与期现商合作的新模式。考虑到往年春节假期过后有7-15天的补货,而今年同期基本无补货,因此25年下半年集中出货的时间点有可能同样滞后于24年,即到4季度中后段才开始起量。